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張「你以為的長期持有vs.實際上的長期持有」股市哽圖?資產組合年化報酬率8%-10%不難,但它不是順順直直地斜率10度一路往上,真實的投資市場是高高低低起伏不定的,難以捉摸。
這就是所謂的「想像很美好,但現實很骨感」,也是為什麼我們要談資產配置的原因,希望降低波動,幫助我們控制投資情緒,減少不理性。
但找出適合自己的股債配置比重後就沒事了嗎?NO,NO,NO,你還得學會「再平衡」。意思是:投資的過程中,投資組合比例會隨著市場價格上漲或下跌而有變化,這些變動會讓股債比重偏離我們原先的設定。例如:我原本設定80%股票20%債券,但隨著2024年第一季全球股市狂飆,台股一舉衝上2萬點,到了第一季底,8:2的股債比已經變成9:1甚至更懸殊。因此「再平衡」就是賣出10%股票部位,再買入10%債券部位,讓資產配置重回原本設定的8:2。
你一定會問,為什麼要再平衡?這就跟你問「為什麼要資產配置」一樣。確實,再平衡沒辦法極大化報酬,它是從風險控制的角度去管理風險,有進行再平衡的資產走勢較為平穩,有降低波動的效果。
我們熟悉的ETF也有再平衡,像是00757統一FANG+,投資美股10支尖牙股,它的投資邏輯採取等權重,也就是每檔股票都持股10%,當一季過去了,股價一定有的漲多有的漲少,這時基金經理人就會把漲多的部分賣掉,去加碼這一季跌較多的個股,補回原本10%的比例。
類似的例子還有00921兆豐龍頭等權重ETF,30檔成分股權重都相同,外加每半年再平衡一次。這類等權重再平衡的ETF,其實也正是克服人性弱點見好先收的例子。
那麼,再平衡多久做一次比較好?如果以「時間」作為執行再平衡的條件,我認為每「年」做一次是不錯的選擇,搭配遇到特殊行情,當整體比重偏離原本設定「10%」再平衡的策略。
例如今年就是這樣的特殊時期,所以正在看文章的你,現在就是一個回頭檢視自己資產配置的很好時機喔!
很寫實,也是事實